在韩国京畿道高阳市的一场被称为“风向标”的党内初选中,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以89.77%的得票率锁定总统候选人资格。这一结果不仅刷新了韩国政党内部选举的历史纪录,还为2027年大选提前带来了紧张气氛。
李在明出生在京畿道贫民区,他的政治生涯从制鞋厂学徒到人权律师,再到城南市长,最终成为总统候选人。这条跨越阶层的道路反映了韩国社会近三十年来的阶层焦虑。2017年他仅获得6.4%的初选得票率,而如今的支持率则显示出共同民主党在野三年间完成的战略转变。
与文在寅时期强调的“阳光政策”不同,李在明提出了一系列更具现实性的改革方案。例如,他主导的“全民基本收入”试点方案在京畿道创造了23.6%的消费增长;针对财阀改革的“企业监管3.0”提案也获得了中小企业主的广泛认同。这些成果正在改变进步派阵营的选民基础。
在外交方面,李在明展现了平衡技巧。他主张将韩美联合军演规模缩减至“必要防御水平”,同时提出在2030年前将对华贸易额提升至4000亿美元。这种策略赢得了大量青年选民的支持。
国民力量党面临严峻挑战。尹锡悦政府近期经济政策满意度已降至34%以下,而共同民主党在首都圈的支持率却上升到51.7%。李在明团队通过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扩大影响力,单日互动量已达执政党官号的3.2倍,政策解读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
这场初选不仅仅是政权更迭,更是时代变革的尝试。李在明在胜选演讲中多次提到“公平”,这引发了年轻选民的高度关注。随着韩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李在明提出的“居住权宪法化”等主张正逐渐形成跨阶层共鸣。韩国政治版图的重构速度超出预期,代际关注度的迁移或许是这次高支持率背后的关键因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