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今日热点头条资讯
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首页 > 新闻

俄媒:乌军在前线已经陷入系统性衰退 俄军亦难逃困境

俄军在冲突中进展缓慢,其王冠之下是无数年轻人的牺牲。在美军一度断援并拒绝提供情报的情况下,俄军在2005年前8个月伤亡28万人,仅获得约2500平方公里的控制权。平均每牺牲一名士兵,仅能推进不到0.01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大小。这种代价与收获的极端失衡引发了疑问:为何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在俄乌战争中表现如此疲软?

俄军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俄领导层最初预计乌克兰会迅速崩溃,没有为长期消耗战做准备。当预期落空后,俄军未能及时调整战略。其次,战争初期轻敌导致后勤保障极其脆弱。例如,开战初期俄军长达64公里的装甲纵队因油料耗尽无法推进,成为乌军的靶子。即使后期有所改善,后勤问题仍是俄军的弱点。此外,俄军过度依赖义务兵,但法律限制义务兵出国作战,导致合同兵数量不足。为弥补兵力缺口,俄军不得不招募囚犯、组建私人军事公司,甚至进行部分动员。这些临时拼凑的部队协同作战能力差,战斗力有限。装备老化也是问题之一,俄军大量使用苏联时期库存武器,如T-62坦克,性能难以应对现代战场。同时,精确制导弹药不足,导致俄军不得不大量使用非制导炸弹,降低了打击效率。战术思维停滞不前也是一大问题,俄军仍习惯于二战时期的人海战术,在现代AI智能、星链、无人机等构成精准火力面前,这种战术无异于自杀。

俄媒:乌军在前线已经陷入系统性衰退 俄军亦难逃困境

相比之下,乌军表现出色。战争初期,乌军乘俄军轻敌,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战。尽管当时拜登政府并不支持乌军反击,没有提供足够的军火援助,乌军根据自己的国力,采取了以攻代守的战略。在顿巴斯地区,乌克兰建立了多层防御体系,包括前沿预警和侦察系统、连绵战壕和坚固支撑点、纵深反坦克导弹和炮兵阵地以及机动预备队。这种防御体系使得俄军正面进攻代价高昂。在巴赫穆特、阿夫迪伊夫卡等地,俄军往往需要付出数倍于守军的伤亡才能推进几百米。现代武器系统更加放大了防御优势。乌克兰使用的美制“标枪”、英制NLAW等反坦克导弹,以及土耳其Bayraktar无人机,都对进攻装甲部队构成致命威胁。技术赋能下的防御作战已成为战场上的主导模式。双方前线接触地带都已筑起坚固防线,纵深配置了战壕、雷区和反坦克障碍。在这种态势下,哪方进攻,哪方就必然承受更大损失。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更多 ()
来源:来源:搜狐网 编辑: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