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的“尼米兹”号航母,带着第11航母打击群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这看似是一次常规的力量展示,实际上是它退役前的最后一趟海外部署。“尼米兹”号于1975年服役,计划在2026年退役,完成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涯。

然而,“尼米兹”号退役后接班的“肯尼迪”号至今还停留在纽波特纽斯的船厂码头。这艘原定今年服役的福特级二号舰早在2019年就已下水,但各种设备问题导致服役时间一再推迟,最新的说法是延期到2027年3月。即使那时交付,从接舰到形成战斗力至少还需要两年,期间与“尼米兹”号之间将出现空档期。

“肯尼迪”号的主要问题是先进拦阻装置和先进武器升降机。拦阻装置电磁控制精度要求高,但在2024年的模拟测试中,因参数偏差导致舰载机回收失败,需要不断调整程序和硬件。武器升降机的电磁驱动系统在高负载时也出现问题,半数升降机还在重构控制逻辑和更换传感器。

这样一来,未来至少两年内,美国海军的航母总数将从11艘减少到10艘,这对全球部署造成严重影响。美国海军的部署逻辑是“333模式”,即三艘航母为一个循环,一艘维护,一艘训练,一艘执行任务。原本能保证太平洋、大西洋和中东各有一艘航母常驻。现在要保持这种覆盖,必须拉长每艘航母的部署周期,增加船员疲劳度,提高设备故障率,并压缩维护周期,留下隐患可能日后集中爆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