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城北突出部的作战中,俄军与乌军反复争夺这一区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主要问题在于俄军在该地区没有控制较大体量的定居点,导致浅纵深区域无法囤积过多兵力、装备和资源。公路以北的俄军控制区纵、横各20余公里,总计有20多个村子,但没有一个千人镇,所有村庄的战前人口加起来只有约5000人。而公路以南的相当纵深内,也是小村庄居多。这种情况下,即便俄军集中了较多兵力,也很难顺利投送到一线,而乌军背靠几座大城,出兵和装备反倒便捷很多。

因此,在一线交战时,俄军面临的压力很大。这次所谓的“猪突”攻击就发生在这种背景下。实际上,俄军的装甲车辆并不是用于突击乌军阵地的。从战区内乌军各支部队拍到的画面显示,俄军装甲车队始终在俄方控制区内行动,包括进退都是如此。俄军车队是从更后方的奥切列季涅镇(距前线约30公里)开出的,这里乌军的无人机和普通炮火打不到,镇内的建筑物和工事可以提前储备较多装甲车辆。

随后,俄军车队沿道路向西北方向运动,在开进至马利尼夫卡附近时被乌军侦察无人机发现,遭到炮击和无人机打击。虽然俄军车队开向的是乌军目前控制的沙霍夫,但并未对该地展开突击,实际执行的是向前线轮换兵员、补充物资以及撤回伤员等任务。也就是说,这队装甲编队本身并不是“猪突”用的,但由于靠近战线就会遭到炮击和无人机攻击,给人一种仿佛是来冲乌军阵地的感觉。但实际上,这队车辆一直都在俄军控制区内活动,连两军交战的灰色地带都没有触及。

如果真是装甲突击的话,俄军并不在乎载具的折损,甚至哪怕都损失掉了,也要将步兵强行送上敌军阵地。这次的俄军车队完成输送任务后返回,显然不是“猪突”式进攻,乌军也只是在无人机和炮火的打击范围内对俄军车队进行攻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