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战局胶着、外界停火呼声渐起之际,欧盟却选择了与美国的和谈氛围背道而驰。8月19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宣布,将在9月推出第19轮对俄制裁方案。这是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欧盟接连出台的第19个制裁包,与被称作“最严厉之一”的第18轮制裁之间相隔不到一个月。为何在特朗普推动俄乌会谈、普京与泽连斯基密集互动的背景下,欧盟仍坚持继续加压?其中既有对外的战略考量,也有对内的政治算计。
在美俄互动的微妙时刻,欧盟的首要目的就是防止西方出现裂痕。8月17日,特朗普与普京面对面会晤,虽然没有立即促成停火,但双方均释放出“进展积极”的信号。欧盟担心一旦美俄谈判成为焦点,西方支持乌克兰的合力将受到冲击。正因如此,在特朗普与普京会谈刚过不久,欧盟便急于宣布新一轮制裁,以实际行动对外释放明确信号:即便美国试图通过谈判推动局势缓和,欧洲依旧坚定走“对俄施压”的路线,确保西方阵营不会因为美俄接触而立场摇摆。
欧盟持续加码的另一个重要动因,是前几轮制裁效果不尽如人意。第18轮制裁虽然下调了俄罗斯石油出口价格上限,并制裁了百余艘“影子舰队”船只,但俄罗斯依然通过第三国转运、虚报单据、船对船转运等方式维持能源收入。能源出口是俄罗斯财政的命脉,也是战争资金的主要来源。为此,第19轮制裁方案大概率会进一步强化对能源及金融通道的限制,尤其聚焦于第三方国家的转口贸易环节。此前,欧盟已禁止进口“第三国使用俄原油加工的石油产品”,新一轮措施很可能在此基础上继续收紧,切断更多灰色通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