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为何一定要打百团大战?1940年的抗战局势异常艰难。国际上,德国闪击西欧,法国沦陷,英国苦撑,这刺激了日本妄图南进东南亚。为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必须从中国战场抽身,于是对国民政府实施封锁和诱降策略。法英在日方压力下关闭中越、滇缅公路,切断了中国的外援。与此同时,日方与蒋介石进行“桐工作”密谈,企图让中国承认伪满洲国等条件。当时国民政府离投降仅一步之遥,蒋介石内心摇摆不定。
中共早已察觉到日本与蒋介石勾结的风险。如果重庆投降,民族抗战将前功尽弃,共产党也会成为敌人的主要打击对象。毛泽东等领导人决心通过胜利来提振民心,压制妥协倾向。此外,日本在华北推行“囚笼政策”,利用铁路、公路和碉堡封锁八路军,压缩其生存空间。
八路军总部最初计划发动“正太路破袭战”,以22个团攻击正太、同蒲铁路。1940年7月22日,朱德、彭德怀和左权联名下达预备命令。8月20日夜,战役正式打响,地方武装、百姓和游击队纷纷响应,最终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因此改名为“百团大战”。
这场历时5个多月的战役中,八路军进行了1800多次战斗,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攻克据点2993处,摧毁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缴获大量物资。自身伤亡约1.7万人,取得了辉煌战绩。
百团大战重创了日本的“囚笼政策”,为八路军争取到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同时,这场战役打乱了日伪的诱降计划,蒋介石顺势拒绝了日本的谈判请求,稳定了抗战大局。然而,这也引起了国民党的警惕,此后国民党开始扣发中共军饷粮弹,国共摩擦增多,为皖南事变埋下了伏笔。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