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峰会落幕 欧洲为何集体陷入焦虑 地缘政治博弈加剧!8月13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对普京和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会面进行了预判,提到可能无果而终的结局以及随之而来的问题。他指出,如果阿拉斯加峰会失败,特朗普可能会加强对俄罗斯石油制裁,这将增加中国的风险。
美俄领导人定于8月15日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的美军基地举行一对一峰会,这场被白宫称为“倾听之旅”的会晤,在会前就弥漫着紧张气氛。特朗普与普京的历史恩怨、俄乌冲突的领土争议、网络安全等议题使得峰会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欧洲担心被边缘化,欧盟内部对此意见不一。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呼吁召开欧盟-俄罗斯峰会,而西班牙、法国等国则要求强化对俄制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强调,美俄无权在没有乌克兰参与的情况下决定和平框架。
贝森特在8月13日的表态增加了峰会的紧张气氛。他表示,若峰会失败,美国将加强对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制裁,并可能对中国等买家加征高额关税。这种连带制裁逻辑让中国的能源安全成为焦点。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占比已达19.6%,天然气管道输气量突破310亿立方米,这种深度绑定使中国难以独善其身。美国还试图拉拢欧洲加入制裁行列,但欧洲企业感受到反制措施带来的痛苦。
欧洲的沉默实际上反映了经济利益与政治立场之间的博弈。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车企在华销售额占全球总量的38%。默茨总理强调停火优先于任何地缘政治交易,这既是对美国施压的拒绝,也是对本国经济利益的保护。欧盟内部分歧明显,西班牙、法国主张更严厉制裁,而德国、意大利倾向于精准打击以避免误伤中欧经贸。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