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满百日之际,白宫核心团队经历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权力洗牌。国家安全顾问迈克·沃尔兹被免职并转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则以“基辛格式”的权力配置兼任国家安全顾问。这场人事变动不仅是表象上的调整,更是特朗普政府内部权力结构调整、战略方向重塑以及国际格局演变的集中体现。
人事地震的导火索在于一场泄密事件。2025年3月,《大西洋月刊》披露沃尔兹误将该刊总编辑拉入讨论也门军事行动的Signal群聊,导致美军对胡塞武装的打击计划提前泄露。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白宫内部的信息安全管理漏洞,还引发了民主党对特朗普政府管理能力的抨击。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沃尔兹与特朗普的战略分歧。作为共和党“新保守主义”代表,沃尔兹主张对俄强硬,支持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这与特朗普急于推动俄乌和谈、默许俄罗斯保留克里米亚的立场直接冲突。最终,沃尔兹因公开批评北约盟友无力承担防务责任而触碰了总统的政治红线。
沃尔兹的离场为卢比奥的权力扩张铺平了道路。卢比奥长期主张对华强硬,并因推动“港独”“台独”分裂势力而遭中国制裁。此次兼任国家安全顾问,使其成为自1973年基辛格以来首位同时掌控国务卿与国安顾问职权的官员。这一安排不仅强化了卢比奥在外交决策中的话语权,也标志着美国外交决策权进一步向总统个人集中。卢比奥的“集权化”模式反映了特朗普对官僚体系的不信任。在其主导的国务院重组计划中,132个机构被裁撤,15%的人员被削减,外交资源被集中于“大国竞争”。这种“去专家化”的改革虽能提高效率,但也加剧了政策武断的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