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在加沙遭受以色列轰炸损失惨重,最终选择妥协。黎巴嫩真主党面对以色列的打击表现不佳,未能展现外界期待的战斗力。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在反政府武装冲击下不战而败。伊朗在中东苦心经营的抵抗之弧一个个崩溃,如今只剩下胡塞武装还在支撑。
胡塞武装被称为拖鞋军,最初并不被看好,但其现实表现却令人惊讶。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胡塞武装通过海上禁运、空中封锁和导弹饱和攻击等方式不断袭扰美以军舰和船只,同时打击以色列本土制造恐慌,不仅重创以色列经济,更直接挑战美国在中东的军事霸权。凭借低成本的无人机、导弹技术和灵活的战术,胡塞武装成为中东地区最令美以头疼的非国家行为体。
胡塞武装在美国实施大规模空袭背景下宣布对美国实施海上禁运。据报道,胡塞武装从5月17日开始禁止参与运输美国原油的船只在红海、阿拉伯海、亚丁湾、曼德海峡和印度洋航行,并明确表示违反禁令的船只将遭遇制裁并受到海上打击。这种禁运给美国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切断了以色列与亚洲、欧洲的海上贸易动脉,迫使75%的美国商船改道非洲好望角,航程从20天延长至40天,单船运费激增100万美元。埃拉特港等主要港口货运量骤降70%,每周损失超3亿美元。截至2025年3月,美国货轮公司运费同比上涨220%,部分航线被迫停运。
胡塞武装不断袭击美英等西方护航航母军舰及禁运的美国及相关船只。虽然这些袭击很少造成致命损伤,但却让美国始终陷入麻烦之中。胡塞武装采用低成本战术(如造价仅5000美元的无人机、2万美元的导弹)攻击美军高价值目标(如130亿美元的航母),迫使美军启动昂贵的拦截系统(单次拦截成本达1400万美元),形成“1:700”的经济消耗比。这种非对称战术让美军陷入“拦截即亏损”的困境,长期消耗其军费资源。美军多次空袭仅摧毁胡塞武装20%-30%的进攻能力,且胡塞武装攻击能力还在提升,这表明美军应对失败。胡塞武装通过控制曼德海峡这一战略咽喉,将航运要道转化为“战时经济杠杆”,向商船收取“保护费”(月均3000万美元),并利用资金强化军备,形成“越打越富”的循环,严重损害美国形象。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