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两款六代机原型机,成飞的歼-36和沈飞的歼-50,已经开始了密集试飞。相比之下,美国的F-47仍停留在概念图阶段,进展缓慢。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向美国政府建议,将竞标NGAD战斗机项目时开发的技术应用到现役的F-35和F-22上,以作为第六代战斗机项目的备选方案。如果F-47无法顺利推进,洛·马可以提供经过“纳斯卡升级”的F-35改型,该改型以约50%的成本实现F-47约80%的性能。
这一想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历史上,采用新一代技术改进上一代机型已有先例,如美国的F-15EX、F-16block70以及中国的歼-16和歼-10C。然而,以F-35改型作为替代方案似乎并不理想。美军习惯了保持装备技术优势,难以接受自己的最强战斗机只是深度改进版的五代机。此外,F-35本身在五代机中综合性能并不突出,即便进行大量技术升级,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六代机水平。
另一个问题是,新技术需要在成功的新一代战机上验证。洛·马提出的F-35改型性能提升方案,类似于中巴合研“枭龙”战斗机的思路。但“枭龙”的成功得益于中国多款先进战机的技术积累。而洛·马试图赋予F-35的六代机技术并未在实际装备中得到充分验证,其可靠性存疑。
因此,即使F-35进行性能挖潜,也很难与六代机平起平坐。若未来美国空军以这种改型面对中国的歼-36和歼-50,可能会处于不利地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