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美国财长贝森特与乌克兰副总理斯维里坚科在华盛顿签署《美乌重建投资基金协议》,全球资源市场高度关注。这场始于2月28日白宫“摔门事件”的博弈最终以泽连斯基的让步告终——乌克兰将未来50%的矿产资源收益注入美乌联合基金,换取美国承诺的“经济复苏支持”。
时间倒回4月26日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侧厅,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15分钟会谈早已暗藏玄机。据《金融时报》披露,特朗普要求乌克兰将扎波罗热核电站纳入联合基金管理范围,作为恢复军事援助的筹码。这项隐秘交易最终在协议第5条中落实——美乌基金可投资“乌克兰所有公共和私人资产”,包括“矿产、港口、国有企业”。乌克兰媒体直言,这为美国资本介入乌东矿区铺平道路,而该区域40%矿产正位于俄军控制区。
早在2月,特朗普就曾公开宣称“乌克兰稀土能取代中国供应”,但现实却并不如愿。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乌克兰稀土储量仅占全球1.2%,且多为轻稀土,而美国军工依赖的钐、钆等中重稀土仍需从中国进口。更致命的是,乌克兰最大稀土矿诺沃波尔塔夫斯克位于俄控区,开发难度远超预期。正如CSIS报告所言:“乌克兰稀土对美国而言更像心理安慰剂,而非实质解药。”
协议签署次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财报会上指出:“就算乌克兰每天出口10万吨稀土,美国也没有能力加工。”这揭示了美国稀土地缘战略的致命伤——中国掌控着全球92%的精练产能,而美国唯一稀土矿商MP Materials的矿石仍需运往中国处理。这种“采矿在美国,命脉在中国”的困局,连特朗普的行政令也难以破解:他批准深海采矿,却被《华盛顿邮报》揭穿“至少需5年才能形成产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