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已持续一个月。自4月2日起,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输美商品加征的“对等关税”税率逐步提高。期间,对中国商品实际加征的总关税税率已达到125%。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货物出口总值为25.45万亿元,其中对美国出口总额约为3.8万亿元,占整体出口额的14.7%。
高额“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后,中国外贸商家面临巨大挑战。为了了解这些商家如何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我们访谈了两位外贸商家。尽管他们的主营品类、产品定位和业务开展方式不同,但都表示需要走出舒适区,转换发展路线、升级生产技术并开拓更多市场。
孙青是江苏盐城艾瑞服饰的业务经理。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生产童装,90%的产品出口美国,销售渠道包括沃尔玛、山姆、开市客等商超,年产能接近500万件衣服,营收超过1亿元。由于长期依赖传统客户,这次关税政策对公司造成冲击。进口商成本增加导致利润受损,甚至亏损。受影响订单约200万件,货值超过600万至700万美元。为了维持工厂运转,公司降价15%到30%处理库存,并尝试开发内销渠道。通过参加南京举办的“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成功与大润发M会员店达成合作,清理部分库存。未来计划拓展欧洲市场及内销市场,调整生产线以适应小单快反模式,推出自有品牌。
黄凯是佛山杰苧家具的总经理,公司主营软体沙发,2022年底从传统线下外贸转战阿里国际站,产品定价在300至800美元,2024年销售额约3000万元,美国市场占比60%,东南亚市场占比40%。尽管关税涨幅超出预期,但公司订单未受太大影响,甚至收到了非美国市场的两个新订单。一位美国客户即使面临高额关税仍支付全款,显示产品质量和服务的重要性。公司凭借市场洞察力、供应链整合能力和优质服务赢得客户信任。未来将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加大欧洲和其他新兴市场的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
这两位商家的经历展示了中国跨境行业新的发展方向,即通过多样化市场布局和技术升级来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