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美军老航母硬撑的代价藏不住 造船业凋敝警示!站在弗吉尼亚州锈迹斑斑的干船坞前,67岁的老焊工麦克举着发黄的合影苦笑:“1985年这里同时造三艘提康德罗加巡洋舰,现在?连修船都要排队两年。”他身后,新港纽斯造船厂的龙门吊吱呀作响——这台服役超40年的“古董”,正是美国造船业凋敝的活标本。

当中国船厂以每年十余艘神盾舰的速度下饺子时,美国四大核心造船厂正深陷泥潭。国会预算办公室报告显示:伯克级驱逐舰与弗吉尼亚级潜艇挤占了几乎全部产能,但交付周期仍屡屡跳票。去年一艘核潜艇因主轴加工失误延迟18个月,暴露出致命短板——关键技工断层率已达30%,年轻人宁可送外卖也不愿继承时薪22美元的铆接手艺。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尚有23家大型军用船厂,如今仅剩4家苟延残喘。巴斯钢铁厂的数控机床多数产自1992年,而中国江南造船厂已用上激光焊接机器人。前海军部长马布斯一针见血:“我们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工业传承,却指望用Excel表格打赢军舰产能战。”

五角大楼被迫提前退役9艘濒海战斗舰,这些单舰造价5.7亿美元的“花瓶”因动力系统频发故障沦为笑柄。讽刺的是,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反而获得12亿美元维修订单。政客、军方、军火商构成的铁三角,早已将国家安全异化为分赃游戏。议员们为保住缅因州巴斯钢铁厂选票,强行给驱逐舰塞入本州生产的冗余雷达;海军坚持在福特级航母上堆砌未成熟的电磁弹射技术,导致造价飙至130亿美元;通用动力电船公司通过“滚动式升级”套路,把潜艇工期拉长3倍吃尽预算。正如艾森豪威尔总统60年前的警告:“军工复合体正获得不正当影响力。”而今预言成真——战舰成了行走的提款机,战斗力反倒成了赠品。

《国家利益》学者莱瑟姆建议立即退役40艘老旧舰艇腾挪资源。理论上,让占着船坞维修的“病号”巡洋舰退位,确能释放产能。但现实骨感得刺眼:若裁撤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西太平洋美军反导网将出现致命缺口;新建星座级护卫舰已延期三年,船厂连现有订单都难以消化;缅因州参议员柯林斯公开威胁:“谁动巴斯钢铁厂的维修合同,我就砍掉海军航空兵预算!”更深的悖论在于:砍舰省下的钱根本流不进造船厂。近十年海军预算上涨38%,但用于船厂设备更新的资金不足2%,大部分流向了雷神公司的导弹订单。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头条今日_全国热点资讯网(头条才是今日你关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