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自家后院已燃起火苗。白宫发言人一句“对华关税暂缓期不会延期”,让8月12日成为中美贸易关系中的关键时刻,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4%的高额关税看似威胁巨大,但特朗普团队的姿态中透露出焦虑。
这场风暴的导火索是中国油轮平静驶向俄罗斯港口的航迹。当特朗普在3月高喊“买俄油就征500%关税”时,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超过1亿吨,伊朗原油供应稳定。外交部回应称:“能源政策自主,拒绝胁迫”。强硬姿态背后,是供应链多元布局带来的底气,使美国页岩油变得可有可无。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策略变化频繁:1月宣称降低关税至10%,2月突然提高到35%,4月又宣布暂缓24%的关税,7月再威胁到期恢复。这种反复无常连美国媒体都嘲讽为“谈判双簧戏”。财政部长贝森特刚在谈判桌上微笑握手,白宫转头就放风加税;特朗普本人则在社交媒体上消失,留下属员互相拆台。
这些变脸把戏的背后,是经济数据的压力。美国二季度GDP增速仅为1.25%,通胀持续高位运行;7月新增就业岗位跌至疫情后最差水平,供应链断裂导致企业招聘冻结。若24%关税落地,美国家庭年消费成本将增加1300美元,中期选举在即,共和党支持率已跌破37%红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