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48000人,又一汽车巨头扛不住了 欧洲汽车工业何去何从?!汽车产业曾是许多国家的骄傲,但如今却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巨额亏损引发的裁员和关厂现象在欧洲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身上尤为明显。这家全球三大变速箱厂商之一的企业,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和底盘技术方面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然而现在却陷入了困境。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德国汽车行业的裁员消息不断。博世裁员超过5000人,奥迪计划裁减7500人,蒂森克虏伯钢铁裁员11000人,采埃孚计划在德国本土裁撤最多1.4万个岗位,大众集团计划裁员总数约4.8万人,并关闭三家德国本土工厂。降薪、裁员、关厂,德国汽车工业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曾经称霸全球的欧洲汽车工业因其在新能源技术上的“傲慢”付出了惨痛代价。尽管他们拥有历经百年的车标,但这些车标无法充电也无法自行行驶。与此同时,比亚迪在欧洲开设了第二家工厂,零跑、小鹏等中国品牌也在慕尼黑积极招聘,德国媒体终于承认中国已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变得非常强大,德国的工业制造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采埃孚的车间里,工人们高举“还我血汗钱”的标语牌,抗议公司计划在2028年底前裁员11000-14000人。除直接裁员外,采埃孚还通过缩短工时、降薪、取消奖金等手段降低成本,引发了员工的严重不满。采埃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其营收同比下降10.3%,息税前利润大跌42%,净利润亏损1.95亿欧元,负债飙升至149.96亿欧元,杠杆率高达3.21,远超警戒线。驱动系统、底盘模块等多个业务板块几乎全线告急,CEO直言欧洲电驱业务几乎撑不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