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贸易秩序不断遭受冲击的背景下,美国本届政府彻底摒弃了传统多边谈判框架,转而采取“逐个击破”的方式,通过一系列双边谈判强行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其核心逻辑明确:不再依赖世贸组织等多边平台,而是依托美国在一对一谈判中的体量优势,借助关税威胁作为筹码,逼迫各主要经济体就范,从而实现所谓“美国优先”的最大利益获取。
在这种战略思路主导下,美国以“对等关税日”为起点,大规模发动单边加税行动,主动挑起与多国的贸易对抗。随后又在制造恐慌后以“降低关税”为名进行谈判,将高关税的暂停视为“恩赐”,迫使对方接受附带条件,最终达成一系列实为让利协议的“框架协议”。
英国率先“跪服”:从威胁27.5%到实收10%
在这一模式下,英国成为第一个被“砍下”的国家。2025年5月,面对美国对汽车出口威胁征收高达27.5%的惩罚性关税,英国政府迅速同意与美国签署贸易框架协议,接受其提出的大部分条款。协议内容显示,美国将关税税率降至10%,英国方面则大肆宣扬这一结果为“胜利”,称每年可为本国汽车业节省数亿英镑、保住数十万个工作岗位。
但稍加对比便可看出猫腻——在美国对多数贸易伙伴实行的普通汽车进口税率仅为2.5%的情况下,英国现在被迫接受的10%依然是正常税率的四倍,是在高压政策下的被动妥协。表面看似“成功谈判”,实则是被逼接受“不如从前”的条件,将理应享有的待遇误认为是美国的“仁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