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新一轮谈判依旧前景未明、美国内部对乌克兰局势日益失去耐性的当下,乌克兰方面却宣布了一项被视为“救命稻草”的新机制:美北约联合推动的“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PURL)正式启动。
根据乌克兰方面披露,这一机制将作为未来军事援助的主要通道,用于快速筹措美制武器,强化乌军战力。而参与国可通过捐资方式,支持北约采购这些装备,并由北约统一调配交付。
表面看,这是北约支持乌克兰的延续,但更深层的含义却是:美国对欧洲乃至整个乌克兰政策重心已经转变,不再是“无条件援助”,而是彻头彻尾的交易逻辑。
援助变买卖,美国算盘打在“止损”上
早在今年6月荷兰海牙的北约峰会上,美国便与北约成员国和乌克兰达成新协议,明确援乌武器将不再由美国直接供给,而是通过“卖给北约、再由北约转交乌克兰”的新流程进行。
这种设计背后动机并不复杂:白宫不愿再为乌克兰无限“买单”,而是要在后期逐步“回本”。在这场表面上的“援助”背后,是对欧洲国家集体财政的一次系统性汲取。
而在同一场峰会中,美国还顺势完成了另一项战略部署——以“集体安全”之名,要求北约各成员国在未来十年将军费开支增至GDP的5%。除了美国,其他国家几乎无一例外都需要应对这一额外开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