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国家网信办约谈英伟达的消息震动了科技圈。这次针对H20芯片“追踪定位、远程关闭”安全隐患的问询距离该芯片获美国解禁仅36小时,进一步加剧了中美科技竞争的紧张局势。这款为规避出口管制而定制的“中国特供版”芯片,从黄仁勋宣布解禁时的风光无限到成为安全调查对象的尴尬局面,短短48小时内剧情反转,反映了全球芯片产业格局的剧烈变化。
H20芯片的安全争议有其技术背景。美国《芯片安全法》提案要求出口至“敏感地区”的AI芯片必须嵌入位置追踪模块,并在检测到“未经授权区域”使用时可远程锁死。这种设计通过硬件后门持续发送位置心跳包、量子触发模块在特定电磁脉冲下激活以及驱动程序中的“自杀开关”擦除关键微码来实现。这套逻辑与2010年瘫痪伊朗核设施的震网病毒类似,只是攻击对象变成了AI算力核心。
更令人担忧的是数据跨境风险。国内企业发现,H20芯片默认的数据回传路径需经过新加坡服务器,美国商务部可以直接调取相关数据,这与中国《数据安全法》中重要数据本地化存储的要求相冲突。当腾讯、字节跳动等企业将H20用于政务云、金融风控等敏感场景时,这种“先天设计”可能导致核心数据处于失控状态。
英伟达H20的命运轨迹折射出国际关系的复杂性。2023年为规避美国禁令而生,2025年4月突遭无限期禁售,7月30日戏剧性解禁,31日因安全问题被约谈。这种过山车式的经历反映出美国技术管制的矛盾心态:既想通过“阉割版”芯片维持对华技术优势,又担心中国加速自主替代;既眼红500亿美元的中国算力市场,又试图通过“后门”实现监控。英伟达因H20库存过剩计提了巨额损失,商业压力下的游说最终换来解禁,却撞上中国网络安全红线。H20在性能上的“反向升级”使其在AI推理任务中表现更优,但也让美国鹰派更加焦虑,催生了“电子脚镣”的极端设计。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