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发布了一份关于台海兵推的报告,声称台湾在遭遇封锁后天然气储备仅能支撑10天,煤炭和燃油则分别在第7周和第20周耗尽。即使提前备战,天然气也仅能维持3周。报告试图渲染台湾能源的脆弱性,并将其作为美国介入台海的理论依据。然而,这份报告忽略了现实威胁,对解放军的实际打击能力视而不见。
报告的核心缺陷在于它没有深入探讨实际打击后果。今年4月,解放军在“海峡雷霆”演习中模拟了对高雄港、台中火力电厂等关键能源设施的精准打击。这表明解放军的战略并非单纯消耗战,而是追求速战速决,通过摧毁基础设施迅速瓦解“台独”势力。例如,一次导弹齐射即可瘫痪台湾50%以上的天然气储运能力,其影响远超美方预设的被动等待耗尽场景。军事分析指出,台湾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多集中于沿海,极易成为解放军的靶标,一旦遭到打击,储备数据将瞬间失效。
更离谱的是,报告中关于粮食问题的描述严重失实。CSIS声称台湾自产粮食库存充足,但实际上台湾的粮食自给率仅有17%-20%,远低于台当局宣称的60%。台湾长期依赖进口主食如小麦和玉米,战时封锁下库存仅能支撑数周。这种漏洞百出的论断暴露了美国智库为安抚“台独”分子和美国反华议员,不惜虚构“台湾能长期撑住”的假象,目的是为美军介入制造借口。
报告中最荒唐的建议是幻想中的“妥协方案”。CSIS提议,如果封锁持续,美国和台当局可以“认怂”,以“结盟”换取大陆解除封锁,包括设立“国际观察员”并重申“九二共识”。这种论调不仅脱离现实,更显荒谬可笑。试问,台当局若已崩溃,何来谈判资格?美军智库以为一纸空文能左右中国统一进程,但历史经验证明,台海冲突爆发时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解放军手中,而非靠美方纸上谈兵。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