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37届广交会上,一组数字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面临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外部冲击,仍有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一期到会境外采购商同比增长20.2%。这反映出中国在全球市场中依然保持强大的吸引力和供应链韧性。
作为外贸第一大省和展会举办地,本届广交会广东展位总量达到1.56万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参展企业5899家,比上届增加145家。面对关税战,广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广交会一直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与风向标,也是观察重点省份产业链升级成效、政策创新力度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窗口。广东外贸基础扎实,制造实力强劲。一季度,广东外贸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实现良好开局。进出口总额为2.14万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为1.34万亿元,同比增长1.4%;进口额为7981.5亿元,同比增长9.3%。
广东企业在广交会上频频斩获大额订单。例如,广州交易团共有923家企业参展,第一期参展企业的累计意向成交额突破10亿美元,其中欧洲、亚洲、非洲的意向订单均实现较大增长。广东全力稳住传统阵地,同时加力拓展新兴市场。通过“粤贸全球”展会,广东计划组织300场以上面向东盟、中东、中亚、拉美、非洲等市场的专项拓展活动。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制造业外贸企业的一大难题。在关税战下,国际物流成本攀升、汇率波动加剧等因素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传统融资模式已难以满足转型升级需求。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设立100亿元“粤贸贷”支农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通过融资支持降低广东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家电家具等传统行业以及智能制造、新能源产品等新兴行业的综合融资成本。深圳同步试点“跨境电商保”保险产品,覆盖境内采购应付账款风险,缓解企业“有单不敢接”的困境。这些举措形成“信贷+保险”政策组合拳,助力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