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边境的军事戒备已经全面加强,外交和军事层面的对峙螺旋式上升,局势发展引发国际社会密切关注。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帕哈尔加姆镇发生严重恐袭事件,造成至少26人死亡。印度迅速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指责其为袭击“幕后黑手”。随后,印度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切断部分对巴供水、关闭边境口岸等,导致印巴关系急剧恶化。
4月24日,巴基斯坦宣布关闭领空,禁止印度航空公司航班飞越其境内,并暂停与印方的部分贸易活动。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哈瓦贾·阿西夫公开表示,印度正在对巴基斯坦发动一场“低强度战争”,并警告称,若印度进一步升级冲突,巴方已做好准备应对更大规模的战争威胁。
枪击事件发生在风景秀丽的帕哈尔加姆镇,该地素有“小瑞士”之称。袭击发生在下午3时许,一名枪手从山林中突然现身,在游客野餐地点近距离开火。据幸存者描述,现场游客四散奔逃,但由于地势空旷,缺乏掩体,许多人无处藏身。袭击后,枪手逃离现场,印度首都新德里随即加强了对旅游景点和交通检查点的安保,并在全国多地提升警戒级别。印控克什米尔驻军与当地警方展开联合搜捕,目前枪手仍在逃。印度媒体将袭击归咎于“抵抗阵线”(The Resistance Front, 简称TRF),这是印度政府于2023年列为恐怖组织的武装团体,但目前尚无可核实的责任声明。
克什米尔是争议领土,1947年印巴分治未能解决归属问题。王公领地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印度教君主哈里·辛格原本希望独立,但面对穆斯林起义和巴基斯坦部族入侵威胁,他请求印度援助并同意加入印度,触发第一次印巴战争。1949年,在联合国调停下,双方沿“实际控制线”停火并分治克什米尔。此后数十年间,该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印度控制区自治权被逐步削弱。1980年代末,克什米尔爆发大规模反印起义,部分武装组织在巴基斯坦支持下开展活动。印度重兵驻守,克什米尔成为全球军事化最严重地区之一。频繁的暴力冲突造成大量平民伤亡。2019年,印度政府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进一步激化紧张局势。印度当局大规模逮捕政治、法律和民间活动人士,被指广泛践踏人权。克什米尔至今仍是印巴之间的核心争议地带,双方各自声称拥有主权,实则分治,暴力与对抗循环不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