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站在自己经营了十年的纽约港仓库前,看着最后一辆货车驶离。这座曾堆满中国进口玩具和美妆产品的仓库,因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125%的关税,4月份变得空空荡荡。三个月前,美区的仓库租金居高不下,工厂老板们争相囤货以应对关税窗口期的波动。如今,随着关税政策持续高压,进口商们要么清仓退场,要么转向墨西哥、东南亚的替代供应链。“关税成了‘移动靶’,没人敢赌了。”陈立苦笑道。
陈立是广州人,在广州和美国本地都有自己的工厂,曾是“关税游击战”的受益者——保税仓允许进口商延迟缴税,甚至分批提货以分摊成本,从eBay到TikTok,巅峰时期他曾经一个星期就卖掉了整个仓库的货。但如今,陈立选择了割肉退仓,“仓库彻底退掉了。”
在东莞的一家玩具厂里,林振强生产线赶完了最后一批工期后宣布暂停。作为福建人,他在广东待了20年,拥有3座工厂。去年此时,这里还日夜赶工着发往美国的毛绒玩具,如今订单量锐减30%,临近五一,林振强给20多名工人放了两个星期的长假。美国客户的一句“等等看”,让他颇为沮丧。
林振强的自救始于两年前。2022年,他跟随客户建议将部分产能迁往越南,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和对美出口优势。但2025年4月,特朗普突然对越南加征46%的关税,政策仅一周后又暂缓,如同“过山车”般的变动让他损失了40个集装箱的定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