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暴下中国外贸商家没有慌乱 多元化市场稳应对。美国频繁挥舞关税大棒,但义乌商家以一句“世界不是只有一个美国”稳稳接招。这座被誉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城市并未因贸易战而慌乱,反而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义乌商家不仅拒绝了美国客户的降价要求,还通过多元化市场拓展和品牌升级为中国制造争了一口气。
美国消费者可能会发现,离开中国制造后,连袜子都可能变得昂贵。面对这场关税风波,义乌商家表现得十分淡定。例如,从事球衣服装行业十多年的温从见,在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战中就已经开始做准备。他说,尽管美国客户的订单有所波动,但大多数客户还是继续下单,因为他们短时间内找不到更便宜又优质的替代供应商。温从见还提前注册了大量知识产权,打造了自己的原创品牌。面对高关税,他不仅没有慌张,反而因为品牌效应还能保持盈利。
义乌商家的底气不仅来自品牌建设,还来自他们对市场多元化的布局。近年来,美国市场政策的反复让义乌商家早早意识到风险,他们开始主动拓展其他国家的业务。季先生这位服装类产品经营商户,甚至亲自跑到俄罗斯开拓新市场。义乌商家还将目光投向非洲、中东和拉美等新兴市场,成功减少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义乌海关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4年全年,义乌对非洲、拉美和东盟的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6.4%、24.4%和26.2%。这说明即便美国市场有所收缩,义乌的全球化布局依然稳步扩大。
美国滥施关税后,不少义乌商家都拒绝了美国客户的降价要求。聂子琴是一位经营万圣节饰品的商家,她直言,“中国人能打赢任何持久战。”她认为,中国人的勤劳和储蓄习惯让他们可以撑过关税带来的短期挑战。而美国客户却因为生活习惯难以承受价格上涨,无奈之下只能接受义乌商家强硬的定价。一些义乌商家表示,他们有信心继续生存下去,因为来自非洲、中东、拉美等地的订单正在快速增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