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前100天”显示出一个清晰信号:这是一个更具意识形态色彩、更聚焦“国家优先”,也更愿意打破全球规则的美国。评估美国总统4年任期,通常分为百日、一周年以及中期选举三个时间点。百日节点往往意味着内阁团队大致成型,主要政策方向开始显现。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第二任期即将步入百日,其回归白宫后的施政蓝图已经清晰可见:这是一个经过调整却极为熟悉的组合——保护主义、工业政策和强势地缘政治的再结合。从重新入主白宫的第一天起,特朗普就宣示将带来重大变革。这位以“打破常规”著称的总统已经以一系列激进举措表明,“美国优先”不仅卷土重来,而且力度更甚。
不到百日,特朗普已签署了130项行政命令,规模前所未见,推翻了许多美国政策基石。他在上任当天即签署了一项暂停向美国国际开发总署提供资金的行政命令。3月14日,他指示大砍“美国无家可归问题跨部门委员会”和“少数族裔商业发展署”经费。3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一项行政令,要求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推动教育部的关闭,将教育管理权归还各州。在4月8日的行政命令中,特朗普指示司法部,当涉及能源领域时,不要执行州政府所制定的“繁重的”气候变迁相关法律。
特朗普显然非常反感“多元、公平及包容”议题,已签署至少40项行政命令,寻求将这些理念从美国公共生活中根除;他还下令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有些命令让人摸不着头脑,例如设立庆祝美国建国250周年专职小组,或是成立另一个工作小组负责筹备明年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联合主办的世界杯足球赛。还有撤销塑料吸管禁令、取消美国淋浴水压限制的命令等。另有大约6项命令针对美国联邦服务部门,将他们的运作置于科技大亨马斯克主导的“政府效率部”监督下。“政府效率部”是特朗普上任当天经由行政命令成立的部门,由全球首富马斯克执掌。在马斯克主持下,该部门大量解雇联邦雇员、取消合约,全面削减联邦政府对美国民众的服务,带起了一股联邦机构削减人员和赤字的风潮。这样大砍成本的行动,让他在职业官僚中极不受欢迎,特朗普政府内部关系也因为马斯克的权力问题而变得愈发紧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