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六代机上航母最大的难关 精准着舰挑战!关于中国一南一北两地试飞的两款不同型号的第六代战斗机原型机,目前有较为统一的看法。成飞可能命名歼-36的战斗机侧重于陆基使用的重型远程战斗机;而沈飞可能命名歼-50的战斗机则可能延续上一代产品歼-35A的路线,发展出陆基型和舰载型。
与历史上所有舰载机不同的是,第六代战斗机若想上舰,将面临精准着舰这一高难度挑战。六代机取消了垂直尾翼,这在追求全向隐身能力和低飞行阻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水平方向上的操控难度。例如英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合研的GCAP以及法国、德国和西班牙三国合研的FCAS,因仍带有垂尾,在隐身性能上难以与中国试飞的两款六代机原型机相比。
舰载机着舰时会遇到复杂的气流环境。进入下降通道的舰载机会面对不固定的海上气流速度和方向,甲板设施和航母舰岛也会带来不规则气流。这些因素对舰载机着舰动作的精准度提出了极高要求。
为解决取消垂直尾翼带来的水平方向操控难题,歼-50可能采用三种技术手段:一是全动翼尖来控制水平方向调整,从试飞照片看,歼-50左右两侧翼尖可能采用了可动式设计,有助于在着舰过程中调整飞行姿态;二是通过调整两台发动机推力实现水平方向控制,双发设计使得左右两台发动机可根据需要输出不同动力;三是使用可在水平方向偏转的矢量喷口来实现控制,歼-50的发动机尾喷口处采用了推力矢量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飞机的水平方向飞行状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