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在4月22日的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中国商品征收的高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为零。当天早些时候,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暗示中美关系将缓和,并认为对华高关税不可持续。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4月2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对于美国发动的关税战,中方的态度很明确:不愿打,也不怕打。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一边说要达成协议,一边不断施压,这不是正确的交往方式,也不会成功。
特朗普团队惯用的策略是就同一议题施展或虚或实的不同话术。这种策略的投机主义特征决定了无论使用强硬还是友善的话术,其可信度都值得怀疑。具体到特朗普关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的言论,不免令人联想到4月21日美国市场再次遭遇的“股债汇三杀”。特朗普的言论究竟是给恐慌的美国市场送上的安慰剂,还是意识到极限施压对中国无效而不得不调整政策?目前信号不够明晰。
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从来不是有效的博弈策略。随着关税战进程,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看清了特朗普的底牌,一些优先进行关税谈判的国家开始采取强硬立场,还有一些国家决定暂缓与美展开关税谈判,以免因不确定性造成损失。
若美方真想与中方谈,仅靠话术上的突兀转弯显然是不够的。美方必须展现诚意,回到国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上来,拿出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诚信合作的姿态,为谈判创造健康良性的对话条件。即使美方确实在压力下调整对华关税税率,这种调整不应只是数字游戏,而应视为调整错误对华战略的一部分。
美方发起关税战的一个逻辑起点是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为美国的威胁。把对华关税调到离谱水平是一种极限施压手段。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税谈判中,美方还试图封锁中国对外贸易节点,限制对华经贸合作,这导致美国国家信用流失,动摇了中美基本互信和对话基础。
因此,美方若真心想谈,应深刻检视其对华政策,并认真看待中方“不愿打,但不怕打”的决心。这种决心源于捍卫中国利益的战略考量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大国担当,不是搞心理战。历史证明,封堵打压中国不可能达到目的。如果中美相处得好,合作共赢才是最佳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