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4月1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与中国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将启动以“最低进口价格”机制替代现行对华电动汽车关税的谈判。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不到半年的贸易争端迅速出现实质性缓和,中欧电动汽车贸易正式破冰。
2024年8月,欧盟在面对中国电动车的强势崛起时,启动了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并提出加征关税的计划。去年10月,欧盟决定在已收取10%关税的基础上再对中国出口至欧盟的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除了特斯拉只加征7.8%外,比亚迪被加征17%、吉利加征18.8%、上汽加征35.3%,其他参与调查但未被单独抽样的品牌加征20.7%。这导致绝大部分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盟市场时会被征收27%至45.3%的高额关税。
从底层逻辑上看,欧洲并不愿意触这个霉头,对华关税更像是给美国民主党的投名状。彼时正值拜登政府执政末期,此举更像是给拜登最后一个面子。如果民主党成功竞选,那就顺水推船继续唯华盛顿马首是瞻。如果获胜的是特朗普,那及时调整也来得及,尽管当时看来这种情况希望不大,但事情总是朝着墨菲的方向去了。
特朗普上台后,欧盟直接被摆上了餐桌。特朗普全球性质无差别的关税手段虽然冲着东方来的,但子弹的第一枪射在了欧盟的脑门子上。汽车是欧盟的支柱产业,尤其对德国、法国这样的欧盟最大经济体更为重要,每年创造大量税收与就业岗位,是当地经济的基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