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美国公布相关备忘录,豁免计算机、智能手机、半导体制造设备、集成电路等部分产品的“对等关税”。自4月2日推出以来,这一政策已两度调整。然而,该政策不仅没有解决美国自身的问题,反而严重破坏了国际经贸秩序,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人民的生活消费。美国政府坚持认为,关税是一种可以恢复贸易平衡、重振制造业、减轻民众税负并迫使他国屈服的经济工具。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环球时报》英文版刊登了一则漫画,形象地展示了美国的贸易政策。漫画中的袋子上写着“贸易不平衡”,补丁上写着“单方面制裁”和“贸易保护主义”,人物脚下踩着写有“自由贸易原则”的纸张。从今天起,《环球时报》将推出一系列文章,剖析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目标不可行性和逻辑上的荒谬之处。这些文章将探讨“逆差清零”的幻想、制造业回流的空中楼阁以及民众生活改善的镜花水月,揭示美国政策如何以“经济公平”之名行贸易霸凌之实,违背多边主义原则,无视全球经济依存现实。
贸易顺差和逆差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们只体现一个国家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差额。然而,美国政府却将商品贸易逆差视为本国被其他国家“剥削”的证据。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宣布大规模“对等关税”政策时称,几十年来,美国一直被近处和远方的国家掠夺、搜刮、侵犯和摧残。但实际上,研究表明,贸易逆差不会伤害就业或经济增长。卡托研究所分析1975年至2020年的数据发现,美国出口额占GDP的比例与GDP增速之间没有明显联系。较高的出口额占比反而往往与较低的失业率同时出现。许多经济学家指出,贸易逆差并非评价贸易关系质量的良好指标,还需要考虑其背后的宏观经济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