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了一项颇具争议的提案:计划向中国制造的商船以及中国海运企业运营的船只在美国港口停靠时征收高额费用。这项名为“停靠费”的举措迅速引发全球海运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对。尽管美方声称此举旨在“重振本国造船业”,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一措施本质上是变相的贸易壁垒,其影响已远超造船行业本身,正向整个国际航运产业链扩散。
USTR的“停靠费”提案源自拜登政府发起的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行业的所谓“301调查”。该调查自2023年4月启动,依照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执行,该条款允许美国在认定他国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时采取单边制裁措施。调查报告指称,中国通过国家补贴、扶持国有企业等手段,在全球造船领域迅速扩张,从1999年仅占全球5%的市场份额,增长至2023年超过50%,被美方视为对全球自由竞争的不正当干预。
基于上述结论,USTR拟定了一系列针对中国造船与航运的限制措施。包括:对中国航运公司旗下船只每次停靠美国港口征收最高100万美元费用;若外国航运企业的船队中含有中国制造的船舶,则根据中国船舶所占比例按不同档次征收费用,最高可达150万美元。即使是仅向中国船厂订购船只的公司,也将面临不低于100万美元的费用压力。
据船舶研究机构克拉克森预测,若一家航运企业使用的是中国建造、由中国公司运营且仍在向中国下订单的船舶,该船每次进港停靠的总费用最高将达350万美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